3月12日,在世界首個特高壓多段混合直流輸電工程昆柳龍直流輸電工程±800千伏龍門換流站,施工安裝人員在閥廳內啟動“心臟植入”工作——安裝首個柔直換流閥的閥組件。
“超級心臟”將承擔起長距離輸送過來的直流電轉換成日常使用的交流電的重任,為廣東經濟發展和千家萬戶提供源源不斷的電力供應。
昆柳龍直流輸電工程全稱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直流示范工程,是世界首個柔性直流換流站工程,也是國家防治大氣污染的重點項目,主要將云南清潔水電送往廣東、廣西,促進云南清潔能源的消納,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作為換流站核心設備,閥塔的安裝環境和安裝精度要求極為嚴格。此次閥塔安裝工序共26項,需完成288個閥組件的安裝,就單項設備工序而言,遠大于常規500千伏甚至1000千伏變電站。”廣東電網能源發展有限公司龍門換流站電氣A標項目總工程師謝妙添介紹,為使安裝環境滿足高標準的防塵要求,施工方對閥廳地面進行滿地膠防塵鋪設,同時運用全塵埃粒子計數器進行空氣監測,每60秒數據采集分析。
除了保證安裝環境“夠干凈”,還要保證安裝設備“夠穩”。“相比常規懸吊式閥塔而言,該工程閥塔采用支撐式安裝,每個閥塔有16個底座,必須把各底座的水平精度控制好,才能保障閥塔組件精準安裝就位。我們嚴格按照閥組安裝工藝要求,各底座相互間高低差有效控制在±1毫米。”謝妙添說。
目前,廣東電網公司已建成西電東送“八交九直”共17條輸電線路,包括2010年投產的世界首個±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云南至廣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據了解,相比常規特高壓直流,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具有更加明顯的經濟性與環保性,是構建智能電網的重要裝備,在應用于輸送新能源發電時,可省卻給換流器提供工作電壓環節,即無需配套建設容量達新能源發電3倍的火電,減少能源消耗,從而大幅降低新能源發電輸送系統的整體成本,有助于將清潔能源輸送得更遠、更平穩,在孤島供電、城市配電網增容改造、大規模風電場并網等方面具有較強技術優勢。